新闻动态

专题专栏

邓雪原

BIM技术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带来无限机遇与挑战
日期:2019-04-23  来源:学者声音  阅读:99964

  中国城市化建设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精准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城市化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而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模型技术,在帮助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a.jpg

 

  主持人:BIM技术是当下建筑行业领域里面一个很火的词,什么是BIM技术,BIM技术的目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邓雪原:BIM技术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一个英文缩写。原来很对人对于建筑行业的理解就是一张蓝图绘到纸上,但是现在我们的建筑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说,都可以支持我们用更好的技术来完成。BIM技术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模型,同时它也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理解建筑行业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过程是多阶段的,同时也需要有多个部门、多个专业来共同参与。多阶段指的是从建筑开始的规划、设计,根据设计进行采购,最后才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用户入住,后面也会持续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那这样一个多阶段的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与多方人员(投资方、工程师、设计师、设计院、施工单位政府、业主)都有关系,需要进行大量(信息)沟通与交流。多专业是说需要多个专业交叉的人员来共同完成,比如建筑师保证建筑的功能,结构师保证建筑的安全,包括建筑用水、通风、用电都属于我们要考量的范畴。所以BIM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协同工作提高我们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核心是全过程中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基础是建筑行业的数据标准。

  主持人:BIM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在哪里?

  邓雪原:当我们在利用这样一个技术的时候,我们发现需要大量的国外的软件,在现实的过程中用单一的软件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分工越来越细,我们各专业也需要有自己的软件进行工作,包括专业的分析、表达等等;多软件难于兼容集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成本高;信息表达不准确、不及时、不标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国家的BIM技术和世界处于同一个起跑线,甚至在一些角度我们还会略微领先,BIM技术要使得不同分工的专业软件能够共享和交换同一个工程的数据信息。BIM技术未来的发展将会是一个非常open(开放)的状况,未来建筑行业的很多种软件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大家都能够为这同一个项目或工程共同努力完成。

  主持人:什么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什么要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

  邓雪原: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他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告诉人们用最好的技术去做正确的事。精细化管理是把任务进行分解,让它逐步落实,最后得以实现。细节决定成败,好的战略和目标脱离精细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同做一个超级工程,有了好的概念和方案设计,还需要经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生化设计等一系列的精细化的设计保证每个构件、节点都能正常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对于大众来说最关心的是衣食住行,关于“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如果有BIM技术之后,我可以马上看到我的房子的构造,未来我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可以便捷地跟我的装修设计师进行沟通;“行”的层面就更多了,我们已经享受到了很多公共出行的便利,公共交通非常准时,我们也可以提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到哪一站。

  主持人:在利用BIM技术做城市化精细管理上,是否也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它们是什么?

  邓雪原:一、缺少标准化的城市大数据,传统的二维图纸的工作模式给如下的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搜索与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信息采集难、信息处理难、信息获取难、信息更新维护难;二、缺少与标准化大数据对接或相结合的各种各样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发掘;三、大众与专业人士对接新技术的熟悉、掌握、接受与习惯程度有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培训。

  主持人:您有提到城市精细化管理挑战大于机遇,为什么?

  邓雪原:从研究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先考虑的是问题。比如我说一个词“数字化城市”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概念是从美国传过来的,这个概念提出很久至少有20年过去了,但是欧美国家也并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过去20年里没有BIM这样一个技术,近年来这个技术有了,但是它的运用需要多种软件来共同作用,而多种软件中的数据和信息如何能够快速地被搜索,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表达,才能够提供给各方去使用,如果这点没有做到的话,实现机遇是相当难的。

  主持人:未来上海利用BIM技术做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哪些新目标?

  邓雪原:更加专注于城市建筑及公共基础设施的数据标准化存储与权限管理;做好在建、新增、更大体量的既有建筑的标准化数据的分阶段采集;基于标准化大数据的各类精细化管理应用APP的研发。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