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程斌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中小跨径桥群灾变轻量化监测关键传感系统及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一级主任科员柳嘉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专项主管张雷、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蒙华巡视员等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教授,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军波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伊廷华教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虞丽云处长,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涤主任等组成。项目责任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宋国华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杨世春教授参会。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李志伟总监、会议专家组组长杜修力院士分阶段主持。
柳嘉欣强调了项目的代表性和重要性。她指出,本项目旨在推动国产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发展,促进国产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与推广,助力国家交通强国重大战略的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形式要求通过实际应用验证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与应用导向,深度融入用户需求。项目组成员需形成合力,明确职责分工,遵循管理要求,确保项目的顺利成功。
张雷对本项目获批立项表示祝贺,希望项目组能够明确目标、突出研究重点,形成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同时,项目组须以“军令状”为责任,以“里程碑”为节点,严格按照考核要求,确保项目研究任务和目标按期完成。
蒙华表示,本项目的成功获批对国家交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力促进桥梁国产轻量化监测设备的产业化进程,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
程斌教授对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进行汇报,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进度计划、组织管理等情况。随后,程斌教授、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立教高、浙江工业大学彭卫兵教授、清华大学王鹏军副教授、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孟利波研究员分别汇报5个课题实施方案。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充分肯定项目组的前期工作,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质询和细致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和建议。经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本项目实施方案覆盖了任务书的研究目标、内容和考核指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合理可行,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小跨径桥群灾变轻量化监测关键传感系统及应用”项目的正式启动,为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简介
我国公路桥梁总数超过100万座,其中中小跨径桥梁占比超过80%。随着中小跨径桥梁服役时间的不断增长及自然灾害的频繁作用,其通行安全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针对性安全监测和预警。现有桥梁监测传感器存在环境适应性不强、集成化程度不高、监测时效性不足等问题,监测系统则主要针对长大桥梁的状态监测和安全预警,应用于中小跨径桥群的轻量化、规模化监测较为困难,难以真正实现大规模桥群的跨区域预警和应急预案制定,未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中小跨径桥群灾变轻量化监测关键传感系统及应用”,以中小跨径桥群灾变轻量化监测的使用环境、监测指标、工作性能需求为导向,研发适应极端使用环境的视觉位移、毫米波雷达、矢量声纹、结构多参数等传感器及测量系统,开发面向中小跨径桥梁监测的数据核查专用软件和灾变预警智能算法,以及面向跨区域桥群监测的多层级平台协同组网和应急预案智能生成算法软件,建立中小跨径桥群“部-省-桥”联动轻量化监测平台,最终依托多省域中小跨径桥群开展应用示范。项目预期构建形成面向中小跨径桥群的全方位、轻量化、高时效、专业性灾变监测预警新技术和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桥群安全监测智能化水平,增强桥梁灾变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土木工程系